MSCI今日正式扩大纳入A股,这些误读你要懂

上海集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  2019-05-28 本文章205阅读

5月28日收盘后,MSCI公布的A股扩容第一阶段新纳入和剔除个股名单将正式生效。随着近期市场波动加剧,对于MSCI纳入A股的相关误读时有传出。对此,MSCI的官方信息进行了分析和澄清,同时,MSCI中国研究部主管魏震对部分问题向第一财经进行了独家解释。

5月14日一早,MSCI公布了2019年5月的半年度指数审议结果,以及A股扩容第一阶段新纳入和剔除的个股名单,18只大盘创业板股首次亮相。此番指数审议结果将在5月28日收盘后生效。

误读1:市场波动将影响“三步走”纳入决定

鉴于外部不确定性继续,A股震荡,有观点甚至认为这可能会影响MSCI扩大纳入A股的决定。

但答案是否定的。早在3月1日MSCI举行的线上媒体会上,MSCI指数政策委员会主席布赖恩(RemyBriand)就表示:“这三阶段的纳入是没有其他条件附加的,必然会在指定的时间发生。”

言下之意,无论市场如何波动,都不会影响纳入决策,而可能发生变化的只是届时季度审议时被剔除或新增纳入的个股。

“目前所发生的季度调整则是MSCI例行的再平衡事项,来决定哪些个股需要被添加,哪些需要被删除(例如出现任意停牌现象等)。”布赖恩此前称。

在“三步走”完成后,如果A股要在20%的纳入因子基础上继续扩容,届时市场波动的考量也并非主要因素,关键在于海外投资者的体验,即能否顺畅进出市场、交易假期的不同是否造成不便、衍生品工具是否可以方便获取等等。

误读2:市场波动会导致个股被剔除

在市场波动下,投资者担忧暴涨暴跌是否会导致个股被剔除,这一理解过于片面。

除非是长期停牌(导致投资者无法买卖股票、无法有效管理风险),市场波动并不会导致MSCI剔除个股。

此外,另一个会导致个股被剔除的原因则是该股票触及外资持股上限,此时海外投资者无法继续买入个股。例如,今年3月初,大族激光触及持股上限而被MSCI剔除。多位基金经理提及,如果某只股票正好是某些基金的重仓股,那么会对单一基金造成一定影响。未来如果大面积股票面临这样的问题,进一步放开持股上限是必要的。部分基金也表示正在和MSCI进行沟通,但目前无需过度担忧这一情况。据测算,3月时,外资持有股本比例超过13%的仅约18只股票。

不过,市场波动可能会导致部分股票市值出现波动,例如大盘股的市值收缩为中盘股,这类股票将不能满足作为A股大盘股被纳入MSCI相关指数的条件;此外,中盘股的市值可能进一步收缩。而到11月,即第三步纳入时,MSCI会将符合条件的中国中盘A股(包括符合条件的创业板股票)纳入,此时已非中盘股的股票将不再符合条件。但是,在不影响市值的情况下,单纯的涨跌或投资者情绪变化并不会导致个股被剔除。

误读3:“四大问题”一定要全部解决才能继续扩大纳入

今年3月时,MSCI正式宣布了扩大纳入因子的决定,当时MSCI方面表示,如果要在未来几年进一步争取剩余的80%纳入因子,关键在于要使一些机制和做法更加与国际标准接轨,四大关键分别是:提升外资机构对于对冲、衍生工具的可获得性,满足风控需求;使中国境内较短的股票资金交易结算周期(T+1/T+0)与国际接轨(T+0/T+2);逐步向使用综合交易账户机制过渡;化解互联互通机制下的假期风险问题。

有观点认为,上述四大问题看似很难在短期内解决,而如果不尽快全部解决,A股的进一步纳入肯定没戏。

然而,这类观点也并不切合实际。MSCI方面认为,随着A股纳入因子的不断扩大,此前被忽略的问题也会不断突出。不过,5月底指数调仓后A股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的占比预估仅1.76%,即使“三步走”完成后,占比也仅约4%。

魏震对第一财经记者解释称,扩大纳入并非MSCI单方面决定,也不是说当前每个问题都必须100%解决,一切都取决于海外投资者的体验和信心。“如果衍生品没有,结算周期的不同还会大幅加剧交易A股的成本,这可能会影响投资者体验。反之,如果问题能逐步解决,海外投资者投资A股就能更加便利。”

魏震称,中国监管层已经在完善衍生品方面取得进展。例如,3月11日,港交所与MSCI签订授权协议,拟在获得监管批准后并因应市况推出MSCI中国A股指数期货合约,MSCI中国A股指数涵盖可通过沪深港通买卖交易的大型及中型A股。目前,正式推出的时间表尚未确定,但海外投资者对该期货反馈积极。

至于MSCI在3月时提出的中国资金交割周期短的问题,这给海外投资者的资金周转造成了一定影响。MSCI方面表示,中国现在实行的是股票T+1、资金T+0的交易结算制度,而国际市场普遍是股票T+0、资金T+2的交易结算制度。外资如果要加仓A股,有时可能需要先把其他市场股票卖掉,但是,在不同交易结算制度下,外资卖了其他市场股票后,需要等待两天资金才能到账,但A股这边可能就已经需要付钱了,这种割裂有可能导致资金周转问题。

“当然,这种周转问题可以通过融资或其他方式解决,但这可能加大投资成本和对手风险。”魏震表示,“A股结算周期沿用了20多年,如果要在短期变为T+2的资金结算制度,证券、银行系统都要改,难度较大。”

误读4:北向资金流出后难以逆转

近期,伴随着A股调整,年初以来一度以每日50亿元净流入的北向资金开始持续转为净流出。上周,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出163.36亿元,而此前的5月14日当日更是创单日净流出105.87亿元的历史第三高。市场也开始担忧,此前说的长期外资净流入的态势是否会被彻底逆转?

魏震认为,北上资金的流出流入是非常正常的,资金流动是投资者根据基本面和市场情绪变化所作出的主动决策。“如果资金进来了但不能流出,反而限制了长期资金的进入。”他称。

此外,外资长期净流入的态势并不会因为短期波动而逆转。首先,全球机构对A股都处于“超低配”的状态,随着MSCI不断扩大纳入因子,外资更多的配置A股将是大势所趋,至少被动资金是有这样的需求的。就主动基金而言,可以选择不配置A股,例如可以配置同类H股以达到跟踪基准的类似效果,但当A股已经成为其业绩基准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,主动基金很难对A股熟视无睹,需要逐步加大投研和布局。

魏震提及,就名义GDP而言,2018年中国GDP已是全世界的16%。根据IMF估计,五年后这一比例约20%,接近美国;而以购买力平价(PPP)计算,2014年中国就已经超过美国,五年后将是美国的1.5倍。与之相适配,投资者在其全球配置中增加中国股票配置将是一个理性选择。

         (本文来源:第一财经)

一键咨询